對於大多數女生們來說,化妝簡直就是家常便飯。其中最需要技巧的地方就是眼妝啦~眼妝畫得好,可以讓整個妝容看起來更好看,更完美。
現在已經不流行粗粗的上下外眼線了,自然的內眼線才能顯的眼睛又大又不顯得俗豔~
只是內眼線要畫也不是很簡單的,平時我們女孩子畫內眼線的工具有眼線液、眼線筆以及眼線膏等等
但是對於手殘的我來說,畫內眼線真是吃足苦頭,對於我們這樣的懶人來說,透過專業老師施作的半永久隱形內眼線(就是俗稱的紋繡眼線),就可以解決每次化妝的問題了。
雖然是雙眼皮,但我的眼睛一直都有點泡泡的,如果不畫眼線就會有一點無神。
所以平時化妝都一定會畫眼線,近幾年因為紋繡很流行,所以我也有去做紋眉,去做的時候發現那邊的老師都有繡眼線
看起來好自然又工整漂亮,所以後來我也入坑了 XD
這是我的素眼 XD
我來跟大家說明紋眼線的五好處:
1、增加眼部層次:紋眼線美容後的好處是比較多的,在進行紋繡後,會讓黑眼線形成顏色的鮮明對比,使眼睛顯得更加明亮而富有神采。紋眼線還能夠更加清晰地顯示出眼部輪廓,使眼部的層次更加豐富。
2、立刻變大眼睛:目前在接受眼線紋繡的女性朋友是比較多的,紋完眼線後可以使眼型達到更加完美的效果:不僅可以起到擴大和改變眼型、增加睫毛濃密感的作用,而且還能使黑眼線與白鞏膜形成顏色的鮮明對比,黑白分明,黑的顯得更黑,白的顯得更白,在彼此的襯托下,使眼睛顯得更加明亮而神采奕奕。
3、修改眼型不同的眼線長度、弧度與顏色都可以達到修改眼型的目的:上眼線擴大眼型的作用比較明顯,下眼線則使眼位顯得低而有溫柔甜蜜之感。小眼睛最好只紋上眼線,上、下眼線都紋會顯得眼睛更小。圓眼睛的眼線應紋得細長以增添曲線之長度,使眼睛顯得寬一些。窄長的眼睛則應該紋得短粗深一些,以增添曲線的弧度,掩飾不足。
4、襯托不同的氣質:眼線的修飾作用因人而異,可以根據不同的人襯托出不同的氣質。年齡輕,經常化妝者,眼線形態可粗、深一些,使輪廓明顯而富有朝氣,顯得活潑,襯托出青春時尚的氣息。年齡大,平時不化妝者,則應紋得細淡一些,以體現出雙眼的自然美,增添穩重成熟之感,襯出優雅之美。
5、減少卸妝麻煩:化妝就一定要卸妝,據說最困擾女性的事情之一就是睏得不行只想倒頭就睡的時候發現還沒卸妝!去掉最麻煩的卸眼妝,晚上回家就能輕鬆不少了!
但是紋眼線的最重要的事前準備是什麼呢?
首先要先與紋繡老師溝通以下事項喔
要完全清楚了解美瞳線與內眼線建議「上色」的位置:
1. 隱形眼線、隱形內眼線:睫毛根部的下面,內眼瞼位置。
2. 美瞳線、韓式無痛眼線:睫毛根部,直接在睫毛覆蓋住的位置。
3. 外眼線:超出睫毛根部眼皮的位置
紋繡老師會從您的眼睛形狀給予你合適的建議
做了一些功課,我的眼睛剛好是雙眼皮,很適合做。聽老師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像有些很單眼皮的,做了可能也沒什麼效果他們就不會建議客人來做
是說想知道自己適不適合也都可以事前透過線上照片詢問,老師都會直接給建議喔!這點真的非常貼心~
趁機也拍了幾張環境照片,環境真的很美,非常適合平日裡來這邊放鬆體驗~
而大家最關心的就是到底會不會痛???
艾偲維娜的老師非常重視衛生的紋繡體驗,因此會先清潔眼部肌膚,確保沒有殘妝影響上色。
接著前置作業15分鐘,會幫你的眼部進行輕柔的按摩到吸收,就能展開我的眼睛大變身紋繡之旅囉!!
由於每個人對疼痛的感受不同,實際施作前會有安全的前置作業,來回溫柔按摩幫助吸收。
80%的女孩在施作時不會有疼痛的感覺,僅少數皮膚敏感者較容易感到不適,艾偲維娜的老師在過程中會依照每個人皮膚狀況或體質不同提供專業處理。
紋繡後若有輕微異物感,記得多冰敷就能幫助消腫,再搭配正確的保養觀念就不用擔心囉!
大概過1個多小時後,你們看,我的眼睛是不是完全不一樣呢?
從此之後就不用再畫基礎眼線啦~太開心了!!!!
臉書上也有很多實作案例喔
在紋繡結束後,老師也會給我一些之後保養建議:
▍1. 眼線紋繡後可以碰水或洗臉嗎?
紋眼線後可以冰敷來消除浮腫及不適感,操作完24小時就可以碰水及清潔洗臉!當日睡前薄擦一層凡士林(不須擦掉)即可休息睡覺。
▍2. 紋繡後續會結痂嗎?
施作完隱形眼線後大約三~七天會結痂,結痂過程難免會覺得癢,但是千萬不要用手摳痂皮,否則會讓眼線色澤不均勻。
紋繡完的眼皮會有小傷口,因此盡量避免碰觸以減少感染機會,早晚以棉花棒沾取凡士林,輕輕擦在眼皮上即可。
▍3. 眼線紋繡後可以化妝嗎?
紋繡後可以化妝,但眼妝七天後再畫,以避免化妝品殘留在眼睛、細菌感染,影響紋繡留色及傷口修復的狀況。
若有接睫毛也需要先卸除,待紋完眼線一週後再進行嫁接。
▍4. 紋眼線需要補色嗎?
眼線使用黑色,脫痂後的顏色會淡一些,僅代表表皮部分修復完成,這時候還不是最終顏色哦!
皮膚尚需要1個月皮膚自動修復期,待1個月完整修復後,才會真正定色定型。
建議至少一個月之後再決定是否需要進行補色,幫助形狀更完整、色澤更飽滿,也能延長眼線維持時間。
如果你無法確認你適合紋在甚麼地方,線上可以跟老師諮詢,客服非常專業親切,而且真心不騙,這裡的老師都超級優秀~ 我第一次來沒有指定老師但成果超滿意!!
其實在來之前比較過各方,發現價格差好多~本來想貪便宜但是又害怕做到不好的,這家艾偲雖然價格比較高一些
一開始讓我有猶豫了很久,但後來看了各方評價,幸好選了這裡,真的沒有讓我失望!果然一分錢一分貨,而且老師說他們家的隱形內眼線可以維持3-5年,非常劃算~
這次的紋繡之旅真的大推一定要分享出去!!
官方Line:https://lin.ee/xzZU2XV
官方IG:https://www.instagram.com/twasvina
男生IG:https://www.instagram.com/asvina_man
艾偲維娜地址|臺北市中山區中山北路二段155號2樓
預約電話|0970 454 858
營業時間|週一~週六 12:00-21:00
周日公休(最晚預約為19:30)
INSI448RTRG15FGF |
臺北大安美瞳線顏色工作室推薦紋眼線包括紋上眼線、紋下眼線。眼線的位置:眼線位於眼睫毛根部往上加寬。眼線的寬度:上眼線寬為0.8-1MM,下眼線寬為0.4-0.6MM。眼線的長度:眼線的長度視眼睛的大小而定。眼線的弧度:眼線的弧度與眼睫毛弧度平行。眼線的顏色:臺北紋眼線設計網友工作室推薦眼線應以帝黃黑為準。眼線的修飾作用年齡輕,經常化妝者,眼線形態可粗、深一些,使輪廓明顯而富有朝氣,顯得活潑。年齡大,平時不化妝者,則應紋得細淡一些,以體現出雙眼的自然美,增添穩重成熟之感。上眼線擴大眼型的作用比較明顯,下眼線則使眼位顯得低而有溫柔甜蜜之感;小眼睛只紋上眼線,上、下眼線全紋會顯得眼睛更小;桃園隱形眼線ptt工作室推薦圓眼睛的眼線應紋得細長以增添曲線之長度,使眼睛顯得寬一些;窄長的眼睛則眼線應紋得短粗深一些,以增添曲線的弧度,揚長避短,掩飾不足。
紋眼線術是借助銳器將染液沿睫毛根刺入皮內。新北土城美瞳線設計老師推薦染液的顏色需根據虹膜的顏色采選擇,東方人虹膜多為黑褐色,所以染液以黑色為宜,這樣紋出的眼線與虹膜的顏色比較諧和,紋出眼線的位置,上瞼應在睫毛根的外側,下臉在睫毛根內側。一般由內上毗向外由細漸寬。上下服線粗細一般以7:3為比較合適。但這比例並不是的,眼線紋的得當,可使眼睛增大,對於眼裂較短的眼睛,眼線要粗些,長度超過眼尾,顏色稍濃,眼角處略上挑,可取得增大加長眼裂的效果,桃園大園美瞳線ptt推薦如單純沿睫毛根部紋,反會突出眼裂短小之弊。
紋眼線術一般適用于增加眼睛的輪廓感和透明度,大眼睛略加眼線,桃園中壢繡眼線色乳推薦可使雙目更具神采。睫毛稀少眼睛無神者,紋後可彌補其不足。小眼睛可起擴大眼型的作用。桃園蘆竹紋眼線自然色老師推薦但高度近視、甲狀腺機能亢進或其他原因所致眼球過度外突者,不宜紋眼線,大多數單眼皮的人,由於下垂的眼皮常遮擋瞼緣,致使上臉睫毛根不能外露,紋後效果不明顯,臺北信義紋眼線網友推薦不宜做上眼線。。
說說孤獨 文/趙韻方 孤獨,有時也是一種忍辱負重。說大些,勾踐臥薪嘗膽、司馬遷獨成史記,巨難當頭他們難道不孤獨么?無數偉大的成就其實就是在孤獨中完成,在孤獨中造就。說小點,竹林七賢退避廟堂,孤獨流浪的三毛,都在孤獨中尋找到自己的人生價值。 在很大一批人眼里,都認為女人必須矜持,耐得住寂寞,才能受得住高貴與尊嚴,才能值得人尊重和愛。可是現在這個男女平等已經被提倡了很多年的社會,女強人比比皆是。但更多的女人卻是自以為是的在奔向女強人稱號的路途上步入歧途。樂此不疲的在形形色色的男人中徘徊,在燈紅酒綠中不知疲倦,被人表面上稱贊,背地里指手畫腳的議論,而自己全然不知。這樣的女人只能說愚而不智,耐不住寂寞。 其實,我覺得朋友的“寂寞”用的并不準確,他真正想表達的是孤獨。蔣勛在《孤獨六講》中提到,孤獨是一種充實的圓滿的狀態。我很認同蔣勛的這種說法。有朋友說我“你真夠宅的”,家里人卻說我“常不著家”。我常常納悶,那我都去哪兒了?思來想去,可能朋友的聚會若不是自己處于特別亢奮的精神狀態我都會拒絕,而在家里大部分時間我又是一個人在屋里不與家人交流。這樣一來仿佛誰也見不到,仿佛從親朋中淡出。在猛然間,大家或想起我卻都找不見我的蹤影。我喜歡一個人呆著,我常常喜歡深夜悄無聲息的那種狀態,仿佛自己變得很大很自由,可以主宰什么。我覺得這就是孤獨的充實感。 孤獨,有時也是一種忍辱負重。說大些,勾踐臥薪嘗膽、司馬遷獨成史記,巨難當頭他們難道不孤獨么?無數偉大的成就其實就是在孤獨中完成,在孤獨中造就。說小點,竹林七賢退避廟堂,孤獨流浪的三毛,都在孤獨中尋找到自己的人生價值。“六根清凈方成稻,退后原來是向前”說的何嘗又不是孤獨在人生中的積極作用。 人需要孤獨,才能達到充實。孤獨是達到充實的必要非充分途徑。人的成長、成熟、自省等等一系列的內在的心理活動狀態都必須通過孤獨的思考、琢磨才能完成。人常說,“讓我靜一靜”,無非就是“讓我孤獨一會”的意思。周圍很多與我們年齡差異并不大的才華橫溢侃侃而談的才子才女們,我們驚詫于他們滿腹的才學,然后習慣性地把原因歸結與天生聰穎,覺得自己和人家永遠存在著追趕不上的差異。殊不知人的大腦實際差異能有多少?我聽說科學研究分析過,真正大腦與眾不同的只有愛因斯坦這一個人。差別僅僅是在他們比我們多過了幾個孤獨的日日夜夜。想到這些,反省一下自己的孤獨,多半是給了情感的宣泄和自我糾結,而沒有真正把孤獨給予充實自己。所以至今自己還是一個才疏學淺,仰望別人崇拜別人的人。僅僅看到了孤獨是一個寶貴而極具潛力的財富,卻沒有好好地利用它。唯一值得欣慰的是從未覺得自己寂寞過。 相對于孤獨,寂寞可以說是不被人恭維的對象。一旦寂寞說出了口,就會被人認為習慣了蠅營狗茍的糜爛生活而忽然失落的那種狀態,被高雅之士所不齒。 人,尤其是女人,無論你是想成就事業,還是做一個幸福滿足相夫教子的家庭主婦,在擁有自己愛好以及固定的娛樂圈,或者是逢場作戲的事業娛樂圈之外,一定要給自己留下孤獨的時間。當孤獨來臨時,勇敢地去享受紛繁的社會之下那來之不易的一刻。而不是哭喊著寂寞去奔赴一個來者不拒的懷抱。 孤獨的精神之旅 文/竇愛先 我和宣龍相識于大學時代,畢業后結為伴侶,一起走過了42年。2012年5月,他先我而去了。在無盡的思念中,我把他戲劇創作生涯的點點滴滴綴成此文。 宣龍一生癡迷戲劇。他的家鄉河北南部的沙河市上鄭村,流傳著豫劇、曲劇、高調、落子、四弦、大鼓書等很多曲種,有很多鄉親都會唱大段大段的戲文。他從小就是聽著鄰家大叔大哥們的哼唱長大的。每年農歷六月初十是上鄭村的廟會,村里總要請一個劇團來唱幾天大戲。對于少年時代的宣龍來說,這是他最開心的日子。不管白天干農活有多累,也絕不會耽誤他晚上看戲。戲臺就搭在村外的沙灘上,他常常是選一個高處,鋪條草席,閉上眼睛躺著聽戲,還悠哉樂哉地用粗短的手指在肚皮上敲擊著節拍。 宣龍和鄉親們感情很深。他是父母唯一的兒子,經常幫父母侍弄田地。他有著莊稼人一樣結實的身板、黝黑的面龐、憨厚的嘴唇。站在莊稼地里,一眼望去,你很難分辨他和農民有什么不同。夏夜乘涼,樹蔭底下、井臺旁邊是鄉親們喜愛的好去處。晚飯過后,他穿一件老頭衫,一條大褲衩,光腳趿拉著一雙涼鞋,搖著大蒲扇就湊伙兒去了,和鄉親們或蹲或坐圍在一起,談論著國事家事、年成好壞,不覺月移中天,興盡才歸。這份鄉音鄉情深深地融入他的血液中,促使他和戲劇創作結下了不解之緣。 他喜愛一切和戲曲相關的事物。中學時,他有機會接觸到學校里的各種樂器。進入大學文藝劇社后,他接觸到的樂器更加廣泛。凡在戲曲伴奏中出現過的,他一定會潛心研究,而且學得極快。多管蘆笙每發一個音,都需要雙手拇指、食指、中指的協調配合,他只用一個中午就掌握了指法。他尤愛二胡,《二泉映月》、《江河水》是他最愛的曲子。一曲奏來,幽咽哀怨,凄愴哀婉,常引得聽者唏噓不已;《賽馬》《喜洋洋》也是他拿手的曲目,演奏起來熱情奔放,喜氣洋洋。憑著聰慧勤奮,他在學生時代掌握了許多種樂器。 宣龍在六年的大學生活里曾編創過不少劇目,有了一定的創作積累。1970年大學畢業時,他毅然決定從事戲曲創作。他被分配到唐山地區樂亭縣文化局工作,后來又被選派去北京專攻了兩年戲劇編劇,師承金紫光、吳祖光、時佩璞等前輩。他非常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剛入學的短短幾個月里,起早貪黑地背誦了200多段京劇劇目的精彩唱段,為將來的專業學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在恩師的提攜下,宣龍系統學習了中外戲劇創作知識。幾位導師對他的成績給予了充分肯定。從此,他正式踏上了這一條艱難的創作之路。1972年,發表了處女作《渤海春潮》。 他對戲劇創作的態度非常嚴謹,一投入寫作,不寫到自己滿意絕不罷手。為了落實一段歷史背景或歷史事實,他經常一趟趟地跑圖書館查閱資料。創作《西出陽關》時,他讀完了《漢書》、《新唐書》,查閱了唐朝和波斯、印度、日本等國友好往來的歷史資料,甚至還查閱了日本一些有關盛唐文化的譯著。 平時好說好笑的他,到了劇本的創作構思階段,就變得呆呆傻傻,整日不說幾句話,冥思苦想,默默呆坐。坐久了,就躺在床上,一手夾著煙,一手墊著頭,緊鎖雙眉,眼睛直勾勾地盯著天花板,一縷縷青煙從翹著干皮的厚唇中吐出,有時連煙灰落在床上都不知道,以致家里的床單上經常有被他燒破的洞。 構思初步完成后,他關起門,謝絕所有客人,連孩子也不準隨意出入房間。室內煙霧繚繞,桌上摞著一沓沓的稿紙,旁邊放著一支支削好的鉛筆。他伏案疾書,寫作速度很快,有時一天下來就能寫完兩場戲。如果被哪個情節卡住了,就暫時停筆,反復思量。要是半夜忽然來了靈感,他馬上披衣起床,坐在桌前,一寫就寫到了天亮。等到一部戲殺青,再看他,一頭亂蓬蓬的頭發,一臉的絡腮胡子,臉上泛著青黃色,雙眼通紅,像得了一場大病。但他的眼睛里卻洋溢著掩飾不住的微笑。 他是一個永不滿足的人,對自己作品也在不斷尋求新的突破。1982年,《西出陽關》被他所在的東風豫劇團搬上舞臺,不僅在河北,在河南、山東、山西、陜西的城鄉也引起不小的轟動,得到戲劇界專家的稱贊。但到1986年,他還是對原劇本做了大的改動,包括重新改寫序幕,刪掉沙州都督王寧這個人物等等。這次改編,使得整部戲一開場就異峰突起,戲劇沖突更尖銳,人物形象更鮮明。后來牛淑賢老師把改編后的這部戲帶到了臺灣,觀眾反響強烈,也得到臺灣同仁的一致好評。 上世紀80年代初的河北,根據演員自身條件創作劇本的情況還不多見。宣龍卻很看重這一點,他主動為演員“量身定制”,以發揮演員的特長。牛淑賢老師是全國著名的豫劇表演藝術家,能熟練駕馭多個戲曲行當,唱念做打都臻于完美。于是,在《西出陽關》和《夜叉女》兩部戲里,宣龍專門為她設計了閨門旦、青衣、花旦、小生、武生等多個行當,充分展現了牛淑賢老師高超的演技,也豐富了人物形象,深化了作品主題。 戲劇創作是孤獨的精神之旅,是一件苦差事,但宣龍不這么認為。他一輩子樂此不疲,給我們留下了一本本厚厚的作品,也給我們留下了深深的思念。每當看到那一箱箱已經發黃的手稿,我就會想起和他在一起的日子。如今,他離開我們已經三年多了,我和孩子們把他的書稿整理出來,結成集子,以永遠地紀念他。 一本書,兩份孤獨,三個白眼 文/夏學杰 “我的大學同學雷鳴在作文里寫過一句話:如果在這個世界的眼里我是孤獨的,那么我的眼里這個世界同樣孤獨。 當年我覺得這話寫得字字鏗鏘擲地有聲,現在想來,這個世界孤不孤獨關我屁事,我的孤獨是我自己的事。” 這是《千城·孤獨癥候群》中的一段令我忍俊不禁的獨白。《千城·孤獨癥候群》是一本合集,有散文,有小說,亦有訪談;作者中有作家,有演員,亦有音樂人。如影帝黃渤首次轉型當作家,寫他在雙城間的彷徨——回不去的家鄉青島和無法歸屬的北京;溫碧霞決定在書里與時間進行一場對話;洛兵將最朦朧的愛情留在了1986年的北大和清華……雖然雜,但這是一本主題書,其主題就是孤獨。“所有人都患上了一種病,這種病叫孤獨。這不是一個人,這是一群人的集體現象,應該叫孤獨癥候群。”這是一本跨界的書,來自不同行當或不同地域的人,以文字、攝影、對話等不同的方式,講述著各自眼中的孤獨。 蔡永康在“愛情短信”中寫道:“我沿路,得到七個微笑,三個白眼;我就用七成的力氣回應微笑,三成的力氣回應白眼,我吃到的食物,七次好吃,三次難吃,我就用七成的味覺享受美味,三成的味覺忍受苦澀;我無意放大世界的善意,也無意放大世界的惡意,只是依照比例,老實地接收有晴有雨的天氣;世界與我,互相而已。”然而,在《孤獨癥候群》中的主人公看來,連白眼都是奢侈品。他和一個陌生的女孩被綁架了。“我和蒙蒙在這個陰暗潮濕的地下室里居住了一個月,每天都會有人送吃送喝,有時候我竟然感覺到這樣的生活很安逸,在我的人生里,我從來都沒有被人嘲諷過,或者瞧不起過,因為大家都很忙,沒有人會去瞧你一眼。” 郭敖在小說中寫道:“每個人就像是一株白樺樹,白樺樹是群居物種,卻孤獨。又自以為是的高傲,相互之間平行地矗立著。因為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很多時候都沒有用,所以我這種人才會存在。我不驕傲,但是我知道我很重要,對于這個世界而言。”“但是我們彼此都心知肚明,彼此之間沒有任何的信任可言,有時候就是這么聊下去,為了各自的目的和打發不知所終的時間。” “我們每個人都是孤獨的,無論與誰為伴,都無法剝離內心的獨立包裝。”書中的兩篇小說——《獨立包裝》《村長愛上張小雨》,圍繞一件事,或者說圍繞那一段時間的過程,一個從不同人的視角,一個從不同感官的感覺,寫出了根深蒂固的隔閡。 連愛,都那么讓人感到無力、落寞。“愛情實在是一件經不起推敲的事,你越想搞清楚,就越搞不清楚。”在慕容雪村的小說《我不是西門慶》中,西門慶糊里糊涂地愛上了潘金蓮,很爺們也很悲情地倒在武松的刀下。最后留下一生的愛情感悟:“我想終我一生,我都沒有了解過她。” 關乎愛恨情愁,關乎個體和群體,關乎困惑與迷茫,關乎金錢和欲望,關乎身與心靈的如何安放……這是一本一幫鬼才們寫的書,些許調侃,些許頹唐,些許玩世不恭,些許悲天憫人。 邂逅孤獨 文/張競月 一粒種子,忍受了獨自萌芽的孤獨,最終成就了清香淡雅的愛情圣地“百合谷”; 一股溪流,忍受了獨自奔波的孤獨,最終融入了秀美神奇的自然勝景“大海”; 一片彩云,忍受了獨自漂泊的孤獨,最終演繹了妙不可言的自然奇觀“海市蜃樓”。 大自然的種種,以其特有的方式邂逅孤獨,其后,攜手孤獨走向成功。 然而,反觀自己?是怕黑夜,怕孤獨,還是?每當夜深人靜,亦或一個人時,心里的孤獨抹之不去,它似乎感染著身體的每一個細胞,然后慢慢地,慢慢地吞噬著那顆忐忑的心……害怕一個人生活,害怕獨自學習,然后在不知不覺中,迷失了自己那顆追夢的心。 踏著歷史的涓涓浪花,尋覓著古人的壯舉,找回那個堅強的自己。 汩羅江畔,青衫飄飄,屈原呆立著,兩行熱淚肆意地流淌,雖說“男兒有淚不輕彈”,可又有誰能懂“只是未到傷心處”啊?于是,高呼“舉世混濁而我獨清,舉世皆醉而我獨醒”。縱身一躍,隨江水消失殆盡,仕途的失意,人生的迷惘,造就了經典的孤獨,賦予了孤獨高尚的靈魂,縱使孤獨也罷,成就了自己愛國的心,升華了自己。 一勾彎月在冷凝處低懸,片片月光碎成搖曳的翡翠,失意的才子在月光下低吟,杯里的酒盛滿了無數哀怨和失意,有人唱他“敏捷詩千首,飄零酒一杯”。李白,粗獷一世,孤獨了他的仕途,孤獨了他的清尚。他笑,一個人,他狂,一個人,他醉,還是一個人,高高在上的帝王又怎能明白一個失意才子的心,攜手孤獨,舉杯消愁,留下千古名篇與一世“清閑”在歷史中熠熠生輝。 是誰?將如畫江山染成雪白,舉目四望,整個世界銀裝素裹,美得不真實。蓑衣老翁獨自垂釣于江畔。“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獨染清白,攜手孤獨等待,無絲竹相伴,卻能收獲一千零一夜的自在。 沒有孤獨,就沒有“一去紫臺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的哀嘆,亦沒有“昭君出塞”的贊譽;沒有孤獨,就沒有“眾芳搖落獨暄妍,占盡風情向小園”的風姿,沒有“傲立枝頭”的堅定;沒有孤獨,也便沒有“深院鎖清秋,陣陣芭蕉雨”的絕唱,“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的愁思。 踏著歷史的足跡,我的心漸漸明了了“孤獨總相伴”,在成功的路上,邂逅孤獨,何嘗不是一種美,它留給我們的是成長,是堅持不懈,是不輕言放棄…… 行走在孤獨的秋天 文/安寧 玉米剝完皮的時候,父母會將它們編在一起,一嘟嚕一嘟嚕地,掛在梧桐樹杈上。那黃的紅的玉米,讓已經開始落葉的梧桐樹,看起來喜氣洋洋的,好像掛了一幅畫在上面。那畫每天看著,都覺得高興,氣派,心里滿足。還忍不住要在樹下刷牙的時候,想哼一首沂蒙小曲。當然,哪天那玉米葉被雨水給浸泡得朽了爛了,又被麻雀一啄,忽然間掙斷下來,砸了腦袋,就不會哼什么小曲了。父母會發了愁,想著要趕緊弄到平房上去晾干了,剝下玉米粒來,賣了換錢。 于是全家總動員,又開始無休無止地剝玉米粒的浩大工程。有錢的人家里,會買一個剝玉米的小機器,據說,將玉米棒扔進去,就自己給剝完了,這聽起來很闊氣,可是父母也只是聊起時羨慕一下,又讓全家埋頭一起剝玉米粒了。天已經很涼了,于是戰場轉移到屋子里去。每天吃完晚飯,母親都會將一個大盆放在屋子里,將她已經插出一道“玉米溝”便于剝的玉米棒,丟在我們面前。于是房間里便只剩下噼里啪啦玉米粒打在盆上的聲音。沒有電視,收音機也沒有節目,唯一的娛樂,大概就是一家人天南海北地閑扯。母親總是抱怨錢不夠花,讓我和姐姐在學習上節約一點。而父親也會跟著附和幾句,但很快他就厭煩了這樣老娘們的煩惱,開始轉移話題,比如考我和姐姐做算術題。 這樣的考試,很容易帶來危險。我知道一斤玉米值多少錢,我也知道一斤玉米能換多少油條或者饅頭,可是,我卻無法像父親要求的那樣,準確快速地算出五十麻袋玉米能變成多少件衣服或者多少斤大餅。我像任何一個偉大的數學家那樣,支著下巴,緊皺了眉頭,苦思冥想。但我并沒有天才們的好命,可以靈感頓開,憑空得到想要的結果。那些奇怪的數字,總是離我很遠,好像我天生跟它們無緣一樣。我不明白父親噼里啪啦剝著玉米粒的時候,怎么就對玉米換油條的事情,那么有興趣?難道他從小也沒有吃夠油條,所以才加倍地將這種欲望,放置在數學一塌糊涂的我的身上,試圖我能給他準確無誤的慰藉?還有母親,明明她沒有文化,卻也來一起考我。她不鐘情于吃,所以她的考題永遠都是關于針頭線腦的。比如一斤黃豆能買多少尺粗布,一尺粗布能做幾個書包?還有十個雞蛋值多少錢,如果換線箍,能換幾個呢? 我覺得那個時候,父母一定把我當成了全知全能的神仙,恨不能將肚子里所有的對于生活的熱望,都通過我的嘴,得以實現。如果我回答得準確,他們會滿意地丟給我一個玉米棒,讓我離開紙筆,繼續干活。偶爾還會由此扯開話題,談及針線的價格,或者粗布質量的好壞。但大部分時候,我沒有這樣的好運,我總是會被父親的一聲大喝,給嚇得魂飛魄散,繼而吃一個父親的巴掌。但這樣也沒有結束呢,父親會派姐姐來監督我,讓我繼續算那永遠跟我不肯親密的結果。我坐在那里,憋得快要尿褲子了,只好可憐巴巴地求助姐姐,快將那個要命的結果,告訴我吧;如果她能幫我一把,我一定將來真的給她買幾斤油條吃。不,哪怕一屋子的、一天井的油條也可以。 我每次都餓得眼冒金花的時候,吃完了飯的父母,才會想起我的存在,一聲恨鐵不成鋼的抱怨,終于肯將我解放出牢籠。那時我總是腦子暈乎乎的,想,秋天快快結束了吧,這樣,等漫長的冬天來了,玉米都剝完賣掉換成錢了,或者變成了玉米面,做成了“咸糊涂”(玉米粥),父母便再也不會無邊無沿地給我出算術題了。 可是,秋天它太長了啊!除了玉米,還有大豆,棉花,地瓜,芝麻。地里總有收割不完的莊稼,我也總有千百個理由,被因為收割而疲憊不堪的父母苛責。我很想找一個人,問一問他們那里的秋天,除了收獲莊稼,也要收獲巴掌嗎?但我永遠都是孤獨的長不大的那個小孩,行走在秋天的田壟里,撿拾著棉花,稻谷,啃咬著一絲微甜的地瓜,想著什么時候,秋收能夠結束,大雪覆蓋了整個的田野,一切都寂靜下來。而勞累的父母,也終于會有大把的時間,可以睡下了。 孤獨的星空 文/劉盾 老隨陪我看過最美的夜景,那是在海邊,他撥動琴弦,星光若隱若現觸手可及。我感覺自由得像顆塵埃,無足輕重但能飄向任何地方。 很長一段時間里我思考著存在的意義,是庸常一生,還是追隨不確定的未來。 老隨喜歡去海邊,坐在珊瑚礁上彈唱一些我聽不懂的歌謠,他憂郁的歌聲常被小城里不應景的火車鳴笛打斷。有天他突然放下吉他,很認真的對我說,我會離開這。 他眼神堅定,但我莫名其妙。他要去哪?又或者,他去做什么。他說北方有雪,姑娘們很好看,像花兒一樣。我說,真是不爭氣的家伙。 他真的要走,只在車站留給我一個身背吉他瀟灑的背影。真是沒出息,你走了就沒人給我唱歌了,姑娘又不能當飯吃。我坐在人潮涌動的站臺看那綠鐵皮緩緩開動,帶著一大波不留戀的白癡駛離這里。暮色慘白和海面劃清界限,看得我眼神迷離。 小城不忙,每天要經過我潮濕的熱水壺,經過街角蜷縮的老貓,經過清晨無人的車站,經過海濱擱淺的漁船。包點鋪熱氣照常,人群熙攘照常,我孤零零地坐在房頂,眺望日頭升滅,潮水漲落,日子像那一階階連續不斷的鐵軌,乏味地看不見盡頭。 我聽說曾有人在這日復一日地看風景,后來有天他跳了下來,他可以永遠看這風景了。我好像有些想念老隨了,他那些扯淡的歌現在老回蕩在我耳邊,懷念的總是自己失去的,向往的永遠是得不到的,我開始明白老隨為什么要走了。 老隨離開時只背了吉他,我離開時只帶了幾本書。 路旁的樹在飛速后退,綠皮火車比想象中的要擁擠和搖晃,窗外是無邊無際的金黃原野,散落著幾戶人家,低頭的稻穗迎風招搖,讓人有敲碎車窗跳出去收割秋天的欲望。 那慢節奏的小城明明被我甩在身后,卻又好像始終有條細長的線牽連著。老隨也曾坐在這車窗前,他會想些什么,是難得解脫的暢快,還是面對未知的惶恐。我忘了他還有吉他,就像我還有書。 月色換得慢,景色不停步,我想了很多從前的事,想著那時候我還留著長發,那時我還向往四海為家,那時我還能自稱少年佯狂瀟灑。這些年我一直在失去,曾并排走過海岸的笑聲,曾滿是溫柔的眸子,曾信誓旦旦的諾言,都在我們各自追尋虛無遠方的路上悄無聲息地消散,一如未曾圓滿卻已分崩離析的表象。 追尋的人總要孤獨,就像天上沒有互相擁抱的兩顆星。 我在星夜下恍惚,這火車要開往哪里,我去那里做什么。我在人群里隨波逐流,這陌生的地方陰暗得讓我窒息,盡管這里是北方,這里有風沙,這里有雪,有姑娘。我沉默著想了一會,買了回程的車票。 這里不是我的遠方,我的遠方是老故事和寂寞的詩歌。 我照常活著,活在風景和我熾烈的胸膛里。我再次遇見老隨,是在很久以后的海邊。他身上淡淡的煙味,他眼睛深邃得像星空。他說話變得很慢了,他北漂了幾年,有了自己的工作室,能唱自己的歌了,可他卻感到迷惘。北方不是他想象中的模樣,他學會了取悅,他輾轉圓滑。但他回來了,在將吉他砸碎在留存他漂泊時光的地鐵道以后。他沒了吉他,可他還是隨。 我們坐在海邊遙望海上的繁星。他說:“你還記得我們當初說要去看看海的那一邊是什么嗎?”輕狂是想哪里都去,成長是想該去哪里,他望著遠處的燈塔:“我在輪船看到的是另一塊陸地。可是啊,我看到了這夜空的星。”他笑了:“那些星兒,時而明亮,時而晦暗,卻從未熄滅。”我仰望:“像遠方一樣。”他笑里含淚,飲盡啤酒扔進海風里:“像我們一樣。” 他還是要走。我在野草野花的山上眺望遠走的鐵皮,風吹動我的衣角,我身后依舊是海。他會去哪,去給那些姑娘唱歌,還是去另一方的天涯。我只知道,他的理想會像那天上的星辰一樣,會有明暗,卻一直閃爍在那里。我也一樣。 你我都不曾平庸,目的向來無關緊要,你所期待遇見的都在途中。所以啊,就把迷惘都寫進詩里,在一路顛沛中彈奏成歌,在陽光下高唱出來,驚起你身后的鷗鳥,唱醒這早春的天,唱熱你倔強的眼眶,唱遍你要去的地方。 愿這同一片孤獨星空下的你,活成自己喜歡的模樣。 >>>更多美文:好文章
那年正月初一的早晨,媽媽扛著我去開門,隨著一陣鑼聲,一頭怪物沖過來,嚇得我一股熱尿流進了媽媽的脖子。“鑼鼓一打團圓聲,麒麟登上貴府的 門……”尋常鄉村人家哪有什么貴府?能吃飽穿暖就謝天謝地了,不過逢到過大年,喜氣團圓總是百姓們期盼的,于是媽媽拿了兩塊圓圓的麩面餅子給唱麒麟的,唱麒麟的也用雙手托著圓圓的鑼面接過餅去。每年春節,鄉村還會有蕩湖船、舞龍燈獅子、跳馬燈等娛樂活動,這些活動幾乎都離不開鑼鼓,春節的喜慶鑼鼓聲不絕于耳可綿延到正月十五。 鄉村里不光是“鑼鼓一響小孩腳癢”,連大人們也會心神移蕩。有道是豐年唱大戲,我們村是個大村,兩三百戶人家,盼來個風調雨順年,農閑或春節會湊份子請劇團進村火火地唱上幾本。太陽還沒落山鑼鼓家伙就響了,頭一陣,是催村民們該提前吃晚飯,第二陣,是催村民們該進場了,第三陣,是告訴人們大戲即將開場,鑼鼓一陣緊一陣,催得姑嫂婆媳們慌慌張張丟三落四的。有的姑嫂或婆媳昨天還吵得不可開交,今晚卻擠在一條板凳上有說有笑的看大戲了。裝扮過的青年男女們喜歡擠在戲場外圍某處談天論地瘋傻一氣,也有戀人隱身在場角黑暗處卿卿我我。此外,哪家孩子當兵,哪個生產隊向國家送超產糧,甚至哪個職工光榮退休,村上都能聽到喜慶的鑼鼓聲。 在某些時候某些特定的情況下,只有鑼聲獨來獨往。比如打更,比如夜間巡邏,那鑼聲在靜謐的夜間稀疏輕飏,睡意正濃的村民們聽了,心里自然增添出許多甜美踏實來,然后翻過身去進入下一個夢鄉。新中國剛成立那些年,農村沒有廣播喇叭,村民們有時會在清晨或傍晚聽到明亮的鑼聲,大家知道村里要開群眾大會了。還有更為重要的是公審大會,區上縣上要逮捕誰審判誰,在召開萬人大會前一兩天會通過鑼聲通知遠近各個村莊,使之家喻戶曉,那鑼聲聽上去格外鏗鏘有力,沉重嚴肅。 還有一種鑼聲,它在歷史上也許只是短暫的瞬間,但令人記憶尤為深刻。那時,一些造反派謀劃出一種新的斗爭方式——給專政對象掛起牌子戴起高帽子編起號,讓他們排著隊到群眾勞動的田頭場頭去游行示眾,要他們一邊敲鑼一邊喊“打倒×××,”每人喊三遍,按序進行。一開始確是嚴肅認真一絲不茍,第二天第三天那鑼聲就漸漸萎靡起來,然后更是零零落落有氣無力的了。一次,9號喊完了三聲將鑼和錘交給1號說:“輪你了,老實點,不要消極怠工啊!”1號遲疑地盯著9號說:“你壞分子也有資格說我怠工?你還差一聲呢!”9號猛敲一下鑼反駁:“你聾了!這事能打折扣呀?”兩人半真半假地爭吵起來,被其他幾個號頭的半真半假地勸開,高帽子滾到田溝里引得群眾埋頭彎腰一陣暗笑。 要說鄉間最為緊要的鑼聲,應該是發生火災和汛情的時刻。 一旦村里發生火災,無論晝夜,村上專管太平鑼的人會立即掂起鑼和錘直沖門外,在第一時間發出信號,密集的太平鑼聲短促急迫、令人惶悚,人人面露驚恐地追問哪里哪里?緊接著水龍會上的小伙子們聞鑼聲而動,抬起水龍扛著消防器具風風火火地直奔火災發生地。村民們則自發地提著水桶掂著盆緊跟其后。鄉間不管哪個村子發生火災,只要報信的鑼聲一到鄰村,這個村子的太平鑼必須立馬接應,兩位執鑼人作短暫交接,報信的鑼聲又傳向另一個村子去。接到報信鑼聲村子的救火隊當然必須立即出動。 在江河水庫周邊的鄉村,春夏季節極易發生汛情,由干部黨員骨干組成的巡邏隊日夜巡邏在大堤上。一邊是泛濫的洪水,一邊是父老鄉親和莊稼農舍牲畜,巡邏隊不敢有半點疏忽。當年他們穿戴的是蓑衣斗笠草鞋(后來是雨衣膠靴),腋下掛著長電筒,手里掂著銅鑼,兩眼須臾不敢離開暗流涌動的水面,萬一險情發生(如管涌破堤等),只要領隊一聲令下,鑼聲響徹大堤,傳遍水鄉,緊接著鄉村的勞動力全部涌上大堤,有的抬著木頭門板,有的扛著草包沙袋,有的砍樹沉船,有的跳下水渦打樁,民眾們在鄉村組織的指揮下分工協作,全力抗險保大堤,直到洪水退去。 唐山大地震那年夏季的一個凌晨,村廣播喇叭里剛剛傳出幾聲信號,值班人緊急地敲著鑼一路狂奔,全村人在驚恐中迅速向各個谷場跑去——據說那是縣上為把震災損失降到最低而組織的一次抗震救災演習。人們聚集在谷場上,首先是相互查問人頭,看有沒有落單在屋子里,同時緊張地觀望猜測,接著就是相互照應相互勸慰,凌晨時分涼意襲人,有人拿出隨身攜帶的單衣薄裳、被單、塑料布披在鄰居的老人小孩身上,還有人回自家防震棚拿來一點干糧熱水給饑者充饑給患者服藥……直到緩慢的鑼聲響起,警報解除。那鑼聲那場景,雖然過去了幾十年,但至今仍給人們留下難以磨滅的記憶。 >>>更多美文:情感驛站
台北信義隱形眼線設計網友工作室推薦
桃園中壢繡眼線顏色工作室推薦 桃園龍潭繡眼線顏色工作室推薦 台北信義隱形眼線設計技術好工作室推薦台北萬華美瞳線設計技術好工作室推薦 台北內湖美瞳線設計ptt老師推薦 新北鶯歌繡眼線設計老師推薦46030台北中正美瞳線技術好推薦 新北新店繡眼線推薦 新北三峽隱形眼線自然色老師推薦
留言列表